李平
北京电影学院一位研究生为撰写论文,从今年初开始与国内近百位电影导演接触,并就国产电影的产业化等问题进行深入交谈。他发现,不少“著名”导演对电影基本知识的无知程度令人吃惊,比如不清楚电影与一般戏剧“戏剧性”的区别;虽然都知道镜头的“切换”,却不知道观众对同一场景切换次数的心理承受程度;说不清构成现代“动作片”或“灾难片”的几大要素;对电影“产业化”的生产程序缺少基本了解等等。 他认为,由此我国电影出现了以下特点:一是模仿性强。如某部电影不仅在影片结构,甚至在故事内容上都抄袭了美国早期影片《与狼共舞》;某著名导演“创造”的全部使用业余演员的做法,实际上只是搬用了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不久前获某国际大奖的一部影片的音乐风格,基本上是模仿了《泰坦尼克号》。二是太个性化。不少导演以突出自己风格为名,掩盖专业水平上的不足。三是小作坊制作难成规模。不少导演对当代观众需要的“大片”缺乏制作经验。导演专业水平不高是我国电影至今未能形成产业化规模的最主要的原因。